2011年中國企業e-Learning應用市場前瞻
根據研究,我們發現中國企業在經歷了E-Learning(電子化學習,下同)應用的十年之路后,迄今還存在一些問題。而伴隨使用者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企業e-Learning應用領域也正發生著一些重要的變化,這些變化讓我們重新認識和評估e-Learning的價值。在2011年的市場上我們將會看到這些情況。
企業用戶視角
由國內主要e-Learning服務商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至2010年第三季度,國內通過購買學習管理系統實施e-Learning的企業總數累計接近2000家,通過租賃或購買學習賬號形式應用e-Learning的企業超過3000家。應用集中在大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一部分經濟效益好且重視培訓的民營企業。隨著互聯網應用的不斷深入,我們看到e-Learning企業應用服務會存在以下情況。
第一,80、90后員工在企業中比例持續增加,加速了企業對在線學習的接受程度。
隨著大量80后、90后陸續進入到工作場所,這些在互聯網伴隨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早已將互聯網應用在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各個層面,在線生活對這一代人而言已經成為一種使用習慣。對于負責e-Learning應用的培訓人員而言,應看清楚這一變化,調整過去在e-Learning推廣上的策略和方法,變推動為迎合和指導,為員工在企業中營造出適合他們特點的在線學習環境。只關注傳統培訓方法,而忽視e-Learning的培訓從業者更應該引起注意,網絡時代員工獲取知識的方法已經完全改變,忽略e-Learning的應用,無疑將使培訓工作陷入被動的局面。
第二,多數e-Learning應用中的問題并非新問題,而是源于企業傳統培訓中固有的問題。
e-Learning在企業應用中最主要的問題并非來自于e-Learning自身,而是來自于傳統培訓業務中一直沒有得以解決的各方面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不斷調整的企業培訓定位及組織結構、培訓效果難以有效評估、學習者持續學習的動機不足、課程體系難以有效梳理和規劃等等。所有培訓上的問題幾乎都可以折射到e-Learning應用之中。因此,企業如果想有效解決e-Learning應用的問題,應該考慮到很多問題的產生與e-Learning并沒有直接的關系,根源在于傳統培訓自身的問題。
第三,人才管理和知識管理將是e-Learning發展的兩條主要路徑。
企業應用e-Learning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即實現e-Learning與人才管理及知識管理的深度整合,建立企業的學習或知識門戶。從當前的需求變化來看,國內多數實施e-Learning的企業已經滿足了e-Learning在培訓管理和在線學習方面的需求。研究發現,企業e-Learning應用在朝目標應用的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兩條明顯不同的路徑:一些企業在e-Learning與績效的結合、崗位能力模型的結合以實現促進人才發展與管理上有著明顯的需求;另一些企業則在多種學習方式的引進、促進非正式學習實現知識管理上有著明顯的需求。企業會因組織、人員等方面的特點選擇不同的突破點。
第四,移動學習與社會性學習的結構將徹底改變傳統學習模式。
研究發現,傳統意義上的e-Learning企業應用本質上是輔助傳統的培訓,包括實現培訓業務的信息化管理、通過在線學習降低培訓成本等。隨著移動互聯網以及Web2.0社會化軟件應用的成熟,一種新的學習模式的出現將改變,甚至徹底顛覆傳統的學習模式,即基于智能手機的社會性學習。社會性學習改變了傳統知識傳遞的架構和流程,通過從人到人的傳遞,加速了知識應用的過程,而智能手機等移動化網絡終端的支持,為社會性學習的實現提供了環境和技術上的支持,移動學習與社會性學習的結合將實現無處不在的學習理念和目標,并將徹底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
第五,企業普遍缺乏e-Learning應用領域專業人才。
研究發現,幾乎每家系統化實施e-Learning的企業都面臨人才缺乏的問題。很多企業設立了推動和維護e-Learning應用的崗位,但卻難以找到合適的人才。在e-Learning應用上,企業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研究顯示,e-Learning應用復合型人才應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能包括對e-Learning整體規劃能力、LMS(學習管理系統,下同)等相關技術應用能力、數字化學習內容規劃和開發能力、系統的運營與管理能力以及對培訓業務的理解與輔助應用推廣能力等。目前,具備這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十分稀缺,社會上缺少相關的專業教育培訓機構,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e-Learning的應用效果。
服務供應商視角
另據調查顯示,e-Learning企業應用服務商以中小企業為主,其中,年營業額不足千萬、平均從業人員在百人以下規模的企業占90%,年營業額過千萬的企業不足10%.平均每年有15%的企業為新進入企業,同樣也有企業會退出該領域。目前,e-Learning企業應用服務商總數為500家左右,包含了平臺(LMS)供應商、通用課件供應商、訂制課件服務商、SaaS(軟件即服務,下同)運營服務商和專注于考試測評、虛擬教室、快速課件工具以及學習外包服務的供應商。正是因為此行業還處于群雄并起的時代,所以我們會看到以下的趨勢。
第一,e-Learning企業應用市場增長平穩,不會出現“爆發式”式增長。
調查研究顯示,e-Learning企業應用市場的年平均增長率為30%,低于面向個人的網絡教育或培訓服務市場增長率。就市場發展情況來看,e-Learning企業應用市場介于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之間,兼具兩種類型行業企業的特點。但很多供應商進入到該領域時,將企業定位于互聯網高科技企業,并期待業務能夠爆發式增長,能夠吸引風險投資、最終走向公開上市,但e-Learning企業應用市場沒有出現e-Learning個人應用市場的現象,市場增長較為平穩,預計未來短期內也將維持這一平穩增長的趨勢。
第二,e-Learning服務商的商業模式逐漸從產品化走向服務化。
調查研究顯示,各種類型的e-Learning服務商中,單純以銷售產品為市場定位的已經越來越少。隨著用戶e-Learning應用走向深入,后續服務能力已經成為客戶選擇供應商的重要評估指標。從平臺服務商來看,客戶支出預算中,二次開發等后期維護所占比例逐年提升,很多企業在系統維護上能夠有固定的預算投入。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變化,一些服務商采用技術人員常年現場服務的模式。分析顯示,大型企業學習管理系統市場將走過產品到服務,再從服務到外包的模式。從內容服務商角度來看,銷售課件或開發課件的模式也會受到客戶需求變化的影響,從單純課件銷售及開發走向提供與應用、服務結合的學習解決方案,將是內容服務商的發展趨勢。
第三,e-Learning服務商的市場定位從綜合化走向行業專業化。
調查顯示,面向行業提供e-Learning專業解決方案的服務商數量持續增加,并且這一趨勢還會繼續加強。這一現象再次證明e-Learning在不同行業、領域應用的差異化。因難以提供深度行業應用服務,那些沒有行業定位的e-Learning綜合服務商的市場占有率也將持續降低。調查結果顯示,面向行業應用的服務商既有平臺服務商也有課件開發服務商,服務模式包括定制化平臺開發、SaaS服務、行業專業課程開發、整體學習方案等。面向服務的行業領域主要有銀行業、證券業、電信業、電力企業、零售連鎖業等。
第四,e-Learning服務商普遍缺乏咨詢能力與專業人才。
調查顯示,總體而言,企業e-Learning應用層次不深、缺乏整體規劃,多數停留在滿足客戶培訓管理與在線學習方面,這與企業e-Learning服務商缺乏咨詢能力及專業人才有直接關系。國外e-Learning服務商多數通過與咨詢公司合作或建立內部專業咨詢團隊來解決上述問題,而國內e-Learning服務商在兩個方面均顯不足,缺少與專業咨詢公司的合作,內部的咨詢職能也僅限于在售前咨詢。除了e-Learning應用咨詢人才之外,崗位能力模型、績效、知識管理、教學設計方面的專業人才也十分缺乏。專業化的核心人才已經成為e-Learning服務商的核心競爭力。
第五,移動學習、社會性學習等新學習技術的成熟,將帶來新的商業機遇。
新的技術總是帶來新的商業機會,傳統的e-Learning服務商繼續朝服務化、專業化、行業化轉型。綜合研究顯示,一些新的學習技術將逐漸成熟,未來將廣泛應用在企業培訓之中。從對用戶的需求調查情況來看,移動化學習、新型學習社區以及游戲化學習等均已出現需求勢頭,并已經出現成功的應用案例。e-Learning服務商如能發揮優勢,抓住商機,完全能夠開創出有特色的e-Learning專業服務領域。

用戶評論 | |
發表評論 | |
評論將在審核后發布成功。 |
![]() |
鄭委 著名教育專家 | |
![]() |
張元偉 軍事戰略、管理專家 | |
![]() |
黃力泓 華盛頓大學企業管理學博士 | |
![]() |
楊天林 《孫子兵法》應用專家 | |
![]() |
張赟慧 易學專家 | |
![]() |
沈斌 新聞與傳播研究生 | |
![]() |
趙明哲 OFFICE大師級 | |
![]() |
吳懷山 宏觀經濟專家 | |
![]() |
于丹 百家講壇講師 | |
![]() |
楊帆 經濟學專家講師 |
![]() |
從自然型父母向智慧型家長轉變 | 鄭委 |
![]() |
2010年的經濟走勢及經濟危機下的投資策略 | 黃力泓 |
![]() |
企業整合戰略公關--媒體要什么? | 羅振宇 |
![]() |
國際經濟法學 | 何茂春 |
![]() |
企業行為管理 | 韓慶祥 |
![]() |
外交學 | 何茂春 |
![]() |
企業整合戰略公關--低成本引爆媒體關注 | 羅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