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飛:如何理解小生態與新商業閉環?
為什么很多企業很難形成有效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小生態呢?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少想組建小生態的企業和個人忽視了分解者。就像自然生態系統需要分解者把死去的動植物分解成水、二氧化碳等,小生態的世界也離不開分解者。在小生態的世界中,分解者扮演了賦能者的角色。整個小生態需要大量賦能者去處理落后的個體、負面的情緒、呆滯的產品等。這些負面“ 垃圾”不去處理,整個小生態會加速惡化,這是我們在整個小生態的過程當中要特別用心去思考的。
要解決這些負面“垃圾”,除了需要分解者(賦能者)及時進行處理之外,還需要消費者(價值傳遞者)有所改變。價值傳遞的概念叫B2B2C2C 模式,被很多人忽視了。為什么它會被忽視了呢?因為它所在的鏈條沒有形成閉環。
一個完整的新商業閉環包含四個維度的商業環節(如圖 2-3):第一個環節叫 B2B,第二個環節叫 B2C,第三個環節叫 C2C,第四個環節叫 C2B。遺憾的是,很多人只看到了其中的一兩個。
目前,新商業閉環的前三個環節已經大行其道,而身為第四個環節的 C2B 才剛剛開始。C2B 將成為未來企業和新生態、新商業的增量所在。那么,是不是其他環節就沒有機會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如今,C2C 和 B2C 都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電子商務的增量潛能已經被挖掘得差不多了, 做 C2C 和 B2C 業務的不少企業都在尋求轉型。從近幾年的數據看,我們發現了兩個現象:一是未來很多民營企業的增量在微笑曲線的兩端,二是新生態、新商業的增量在頭和尾。而且,無論是微笑曲線的兩端,還是新商業閉環的頭和尾,指的都是B2B 和 C2B。
C2B 的潛力自不必說,B2B 的出現確實令人感覺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如此。盡管受新冠疫情的影響,B2B 還是在穩步增長。經過研究,我們發現,現在做 B2B 業務的公司不少是從 B2C 轉型的。
傳統的 B2C 轉向 B2B 通常會選擇由同一行業內運營出色的企業賦能給一些經營狀況不佳的企業的方式,具體來說,就是將運營出色企業的技術、經驗、能力,復制、嫁接、傳遞給經營狀況不佳的企業。當然,B2B 還有其他表現形式。
推薦

用戶評論 | |
發表評論 | |
評論將在審核后發布成功。 |
![]() |
陳兆杰 樸道書院專家、文化學者 | |
![]() |
吳洪剛 中國著名營銷管理專家 | |
![]() |
尹隆森 著名人力資源管理專家 | |
![]() |
吳維庫 國內著名戰略管理專家 | |
![]() |
艾學蛟 中國企業危機管理創始人 | |
![]() |
崔恒 原微軟中國區域大客戶經理 | |
![]() |
李建立 企業戰略轉型研究專家 | |
![]() |
張從忠 跨國公司中高層訓練導師 | |
![]() |
周坤 全息企業管理咨詢專家 | |
![]() |
江廣營 實戰研學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