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西湖論壇:姚景源《互聯網經濟與國家十三五規劃》
5月27日,2015(中國•杭州)互聯網+西湖論壇在浙江大學玉泉校區永謙活動中心小劇場隆重舉行,互聯網大咖傾情解碼在“互聯網+”時代下的商業新格局。
首先開場的是一位重量級的嘉賓,他是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也是前任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的姚景源老師。他為大家帶來了一場《互聯網經濟與國家十三五規劃》的精彩演講。
作為經濟增長的前提條件,國家的政策既是推動作用,也是決定性作用。2015作為“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其經濟的發展形勢影響到自身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
在過去30年間,中國經濟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這種高速增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人口紅利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中國的這個優勢在過去10年間逐漸被印尼、柬埔寨等東南亞欠發達國家所替代。而雪上加霜的是,中國的出口利潤在不斷下降。
姚老師笑著說道:“20年前有商人問我,有沒有可以迅速致富的秘訣?我說有啊,你買兩張來回美國的機票,只要去商城看看,有哪些商品還是他們本國生產的,你就專門生產這種產品,準能發財!但這是20年前的話,這話要是放到現在已經行不通了,為什么呢?因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沒有了。”在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花600元人民幣就能請到一位手工勞動者。這意味著中國在失去人口紅利之后,就必須發展其他產業,此時的互聯網產業應運而生。
作為十三五期間國家的重點扶持對象,互聯網作為能夠增加中國第三產業的附加值,吸納就業的重要產業,光2015年,國家就計劃在全國投入4000億人民幣作為支持該產業發展經濟的重要舉措。而在明年開始的“十三五計劃”中,國家更計劃投入超過萬億人民幣!
文化產業薄弱,是中國近年來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好多人認為其文化出口的大頭是飛機,其實不然。作為出口一部《阿凡達》就能創收30多億美元的國家,又怎么能說電影不是文化出口的大頭呢?
十三五期間,創新和技術投入。由過去的高速轉變為中高速。由創新轉變為物質投入。勢必發展那些事關全局,對整個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力的產業。在互聯網建設上,今年全國投入超過4000億!
我們不能一味地去追求高度的發展,要注重解構的問題。習大大之前在國務院會議上強調,十三五期間,結構調賬這道砍我們必須得過。結構調整陣痛期間,保持產業解構穩健迅速發展,對國民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推薦:

用戶評論 | |
發表評論 | |
評論將在審核后發布成功。 |
![]() |
陳兆杰 樸道書院專家、文化學者 | |
![]() |
吳洪剛 中國著名營銷管理專家 | |
![]() |
尹隆森 著名人力資源管理專家 | |
![]() |
吳維庫 國內著名戰略管理專家 | |
![]() |
艾學蛟 中國企業危機管理創始人 | |
![]() |
崔恒 原微軟中國區域大客戶經理 | |
![]() |
李建立 企業戰略轉型研究專家 | |
![]() |
張從忠 跨國公司中高層訓練導師 | |
![]() |
周坤 全息企業管理咨詢專家 | |
![]() |
江廣營 實戰研學專家 |